首页 >> 储能 >>氢气储能 >> 氢能发展阶段和地位新判断——我国氢能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
详细内容

氢能发展阶段和地位新判断——我国氢能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

氢能发展阶段和地位新判断——我国氢能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

发布日期:2023-11-15· 中国能源网 王海霞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王海霞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实现‘双碳’、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氢能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在日前召开的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新能源(氢能)专场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陶文铨做出上述表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邹志刚也给出类似判断:“氢能就是广义上的储能,在新型能源体系中,氢能将对能源体系的调节和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氢能的定位和发展阶段,在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指出,氢能的高品质能源特性决定了氢能将在未来能源革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我们从我国国情和能源绿色转型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绿色低碳和经济实用为方向,强化氢能与电能的互补融合,充分有效发挥氢能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稳步提升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不难看出,关于氢能产业发展阶段和未来定位,业内都有了新判断。那么,当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后,在未来能源革命中又将扮演极为重要地位的氢能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强大?

在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新能源(氢能)专场活动上,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给出了他的思路:“氢能行业搭建整个政产学研经等各方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产业对接和产业落地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及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进而优化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加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帆也强调了集群式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坚持开放协同,聚力推动氢能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融通创新和四链融合,加强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建氢能产业集群,实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中,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开花结果”。据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光平介绍,立足能源装备制造优势,在深耕氢能产业十余年后,东方电气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等系列产品,具备氢制取、氢储运、氢加注、氢应用全产业链的技术和示范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川渝地区绿色低碳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国内氢能产业的先行者。

谈及具体项目,林光平列出了很多东方电气的“首次”和“第一”:在福建实现了全球首次海上风电直接电解质制氢,并达到了每小时100标方的水平;在四川西昌建成了中国西部高原首座标准化固定式加氢站;在四川攀枝花建成了国内首个管道输氢加氢站;在四川德阳建成了国内首个自主用一体化的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固态储氢耦合燃料电池发电供热的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100千瓦级的燃料电池热电连供系统已实现满负荷运行。

邹志刚院士还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靠高标准来提高,高标准会带来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氢能的标准化至关重要。据邹志刚院士介绍,在氢能相关标准方面,南京大学做了大量工作,首先进行了国内首台大功率电堆全面检测技术及平台建设,填补了国内在氢燃料电池检测方面的空白。“这些对于燃料电池的发展,特别是技术上的迭代起了很好的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院院长汤浩指出,总体来说,氢能前途光明,但道路非常曲折。发展氢能要聚焦主业、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和协同创新。具体而言,汤浩判断称,氢能产业非常大,涵盖材料、部件、模块系统,包括多种应用场景,所以发展氢能要聚焦自身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加2023企业创新大家谈新能源(氢能)专场活动的专家还指出,氢能的发展要靠科技和经济的双循环,需要国家政策的驱动。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强有力的政策,同时还要加大科技创新队伍的参与度。只有优秀的专业团队参与到氢能整个产业链发展中去,再加上良好地整合上下游资本,才能实现氢能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陶文铨院士总结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新型能源结构的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实现“双碳”、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seo seo